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大义中唐 745 — 81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人。
马祖道一
后住信州鹅湖世称鹅湖和尚
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皆曾应诏入内问对。
卒谥慧觉大师
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
祖堂集》、《缁门警训》卷二存其诗偈2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元贞
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
生而秀朗。
甫七岁。
父以经典训之。
日可忆数千言。
年十二。
山阴灵隐寺
习内法。
开卷辄通。
见者叹赏。
中宗以龙飞。
恩度天山僧道。
都督胡元礼
考试经。
格第一。
获剃染。
配贯昭玄寺。
自兹听习尤勤至。
开元初
吴郡律师受具。
复就乡里开元寺律师
究四分学。
深公既亡。
乃游京师
法华玄俨律师
爱其俊迈。
谓之曰。
于今传法。
非子而谁。
未几。
乡里称心寺律师
请任寺职。
开元中
以亲丧。
转藏经于天台陇山
天宝中
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
以居。
俗称为北坞者。
始梦。
二梵僧告曰。
汝于此有二十日缘。
宝应初
复梦前僧曰。
本期二十日。
今过矣。
魔贼且至。
不宜更住。
既而袁晁
剡丹丘
被害滋甚。
因与大禹律师
左溪朗禅师所。
练治止观。
于是朝野士大夫。
归心焉。
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
其子浩。
皆厚善。
大历己未岁
五月终于称心。
寿八十九。
腊六十二。
殡于北坞旧居。
释大义
字元贞
俗姓徐氏
会稽萧山人也。
天授二年五月五日
特禀神异生而秀朗。
七岁父训之以经典。
日可诵数千言。
年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
因习内法开卷必通。
人咸叹之。
中宗正位恩制度人。
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
格中第一。
削染配昭玄寺。
自兹听习旁赡玄儒。
开元初吴郡律师受具。
复依本州开元寺律师学四分律指训。
因游长安
深公已亡。
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
其俊迈出伦。
云。
于今传法非子而谁。
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为寺任。
开元中丧亲。
誓入天台佛陇转藏经。
答劬劳也。
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
支遁沃州之地也。
梦二梵僧曰。
汝居此与二十日
至宝应初复梦。
曰本期二十日今满矣。
魔贼将至不宜更处。
无何海贼袁晁窃据剡邑至于丹丘
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
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
洺州刺史徐峤徐浩宗人也。
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本院。
春秋八十九。
僧腊六十三。
殡于寺之北坞旧居。
因造塔焉。
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
受戒弟子三万馀人。
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
诵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
以为口业德行非归兜率。
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招隐》诗1首,列为事迹无考僧,系据《唐诗纪事》卷七六收入。
僧慧皎高僧传》卷五载此诗为东晋僧人帛道猷作。
帛道猷俗姓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住若耶山,与僧道一为友。
全唐诗》误以其诗为昙翼作。
唐代未见有昙翼其人。
晋时越州法华山僧昙翼,见《宋高僧》卷一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丹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素习持犯之业。
于亘文律师
文即省躬弟子也。
于躬为孙。
会稽诚律范之渊薮。
昙一玄俨之唱。
既高而和者寡矣。
而声尘愈起。
迈于前烈。
允文者。
又以匠手相之。
故行事之际。
之风能尚草也。
咸通末年
门生智章传嗣至今。
释丹甫者。
不知何许人也。
性多警达。
言必刚直。
讲授唯勤执持雅正。
会稽风土律范渊府也。
之唱导从之者。
若玄金之就磁石焉。
本习业于亘文律师法集。
文即省躬之游夏也。
即躬之嗣孙。
顺正命章斡通秘赜。
越自昙一玄俨之后。
罕能追蹑。
之声尘迈于前烈。
然尔时允文匠手相部风行。
介于大律之间行事之时。
草从风偃焉。
咸通末出门生智章等传讲。
今亦法嗣存焉。
或闻著手记。
寻且未获。
吁惜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可周唐末至五代 ? — 9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
常州晋陵人俗姓傅
出家于本州建元寺。
唐僖宗时,至江西云表讲《法华大疏》,颇得深趣。
昭宗初,回台越之间。
乾宁四年,于台州松山寺讲疏,节为《评经钞》五卷。
后梁乾化二年,至杭州龙兴寺传法,为吴越王钱镠所钦重,加号精志通明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傅氏
晋陵人也。
蚤年依建元寺出家。
性姿勤敏。
遂往豫章
禀法华慈恩疏于云表法师
日就月将。
说臻渊奥。
乃戾止台越。
以利益群众。
梁乾化二年
杭州龙兴寺开演。
黑白骈集。
武肃王钱氏。
两浙
命居西关之天宝堂。
周因昼夜讲说不替。
曰夜为鬼神。
其可已乎。
自是或每见物扈卫其旁云。
复有巫降神者。
久不降。
顷之附巫曰。
吾随诸大神。
听法西关天宝堂。
故迟耳。
王闻而加敬。
赠周金如意钵紫衣。
号精志通明大师
天成元年
终于观音院
尝著钞一卷。
解宣律师法华经序。
今无复存。
释可周
俗姓傅
晋陵人也。
出家于本部建元寺。
循良厥性切问于勤。
友生勉之曰。
非其地树之不生。
豫章经谓之江论谓之海。
胡不往请业乎。
感其开导挈囊达彼。
云表法师盛集穷法华慈恩大疏。
日就月将斡运深趣。
昭宗初自江西回台越之间。
命其启发。
梁乾化二年杭州龙兴寺召开演。
黑白众恒有半千。
两浙武肃王钱氏。
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
鬼神现形扈卫。
往往人睹焉。
尝有祭铜官祠神巫氏。
久请不下。
后附巫曰。
吾随从大神去西关天宝堂听法方回
武肃王闻而郑重。
赉周中金如意并钵紫衣一副。
加号精志通明焉。
天成元年终于观音院本房。
乾宁四年戾止台州松山寺。
讲疏阙钞。
遂依疏节成五卷。
曰评经钞。
音训五帖解宣律师法华序钞一卷。
行于浙之左右。
弟子相继不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道岸唐 654 — 7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
光州人俗姓唐
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
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
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
后辞归,度人置寺。
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
其先颍川人
晋永嘉南渡迁光州
遂世为光州人
岸生而不群。
始自期以儒学奋。
既而悔之。
乃求薙染。
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
且阅经所见。
与梦中语合。
由是慧解日进。
而声名日起。
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
越俗号大和尚
从之。
会稽龙兴寺
中宗朝。
诏偕诸大德见内殿。
宠遇隆渥。
上因从受菩萨戒。
诏图其形林光宫。
且制赞其辞曰。
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
身局五篇。
心融八定。
学纵真典。
观通实性。
维持法务。
纪纲僧政。
律藏冀以传芳。
象教因乎光盛。
历任白马中兴。
庄严荐福罔极等寺。
纲维之职。
天下以为荣。
锡赉山积云委。
俄还乡里。
度人建寺以散之。
而星霜之变。
复二纪于兹矣。
迫钟漏之期。
念钓游之地。
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
寿六十四。
弟子。
以礼葬。
礼部侍郎姚奕。
撰文勒碑云。
先是江表。
盛行十诵至为天子师。
动以墨敕从事
东南之僧罔敢或戾。
而四分之传。
繄亦之力欤。
释道岸
姓唐氏
世居颖川。
是为大族。
尚书令司空吴尚书仆射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
永嘉南度迁于光州
衣冠人物晖映今古。
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
爰在髫龀有若老成。
齿胄胶庠侚齐坟典。
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
遂浮江淮达洙泗禹穴升孔堂。
多历年所矣。
翰林之鼓吹。
游学海之波澜。
讨论百家商攉三教。
乃叹曰。
学古入官纡金拾紫。
儒教也。
饵柏驾鹤乘龙。
道教也。
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
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
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
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
一音克举四句精通。
竖修律仪深入禅慧。
夜梦迦叶来为导师。
朝阅真经宛契冥牒。
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
为出世之津梁。
固经行之领袖
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
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
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
议才必总于四科。
济世雅符于三杰。
有若越中初法师者。
秘藏精微罔不明练。
道高寰宇德重丘山。
闻善若惊同声相应。
乘杯去楚杖锡游吴。
雾一披钟鼓齐振。
期牙合契澄什联芳。
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
扬越黎庶江淮释子。
辐辏乌合巷少居人。
罕登元礼之门。
且睹公超之市。
身遗缠盖心等虚空。
不择贤愚无论贵贱。
温颜接待善诱克勤。
明鉴莫疲洪钟必应。
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
其利博哉。
无得称也。
号为大和尚
登无畏座讲木叉律。
容止端严。
辞辩清畅。
连环冰释理窟毫分。
瞻仰者皆悉由衷。
听受者得未曾有。
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
捐弃旧闻佩服新义。
江介一变其道大行。
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
闻而异焉。
遣使徵召前后数介。
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
因朝暇躬阅清言。
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
凡厥目对靡不魂惊。
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
人望虽重僧腊未高。
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
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
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
皇帝睹其高尚。
伏以尊严偏赐衣钵。
特彰荣宠。
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
亲率六宫围绕供养。
仍图画于林光宫。
御制画赞。
辞曰。
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
身局五篇心融八定。
学综真典。
观通实性。
维持法务。
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
象教因乎光盛。
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
功德义殊。
师臣礼异。
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
有司之任也。
德广至行高邈。
思遍雨露特变章程。
所历都白马中兴。
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
皆承敕命深契物心。
天下以为荣。
古今所未有。
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
先于长安荐福寺
事不时就作者烦劳。
工部尚书张锡
同典其任。
广开方便博施慈悲。
人或子来役无留务
费约功倍。
甚嘉之顿邀赏
何间昏晓既天泽。
言酬恩地遂还光州
度人置寺。
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
拘邻比丘便为人宝。
能事斯毕夫何恨哉。
江海一辞星霜二纪。
每怀成道之所。
更迫钟漏之期。
遂去上京还至本处。
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
是称上足也。
克传珠髻之宝。
俾赐金口之言。
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
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
灭度会稽龙兴道场。
时年六十有四。
海竭何依。
山崩安仰。
天人感恸道俗哀号。
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
秀禀圭璋器承磨琢。
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
思播芳尘必题贞石。
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
文纲律师高足也。
孝和所重其道克昌。
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
墨敕执行南山律宗
伊宗盛于江淮间者之力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神邕唐 710 — 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788 【介绍】: 唐僧。
暨阳人字道恭
俗姓蔡
年十二请业于法华寺俊师,每览儒佛典籍,一读能诵。
后依玄俨,通《四分律钞》,从左溪玄朗习《天台止观》等经论。
安禄山之乱,东归故乡,与皇甫曾等赋诗往复。
移居越州焦山大历寺,为开山始祖。
有《破倒翻迷论》及诗集等。
道恭
苏州法师
贞观中以高行召至京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十五代孙也。
寓居于会稽暨阳
母宣氏之娠。
尤多瑞徵。
襁褓中。
闻经呗音。
必有凝神侧听之态。
丱角聪寤。
每览孔释二典。
辄得其理要。
年十二辞亲。
请业于法华寺俊法师
开元二十六年
以诏恩获度。
隶乡里之香严寺
仍依法华玄俨师。
习四分律钞。
出辅律篇。
独哜其隽永。
而无所遗轶。
谓人曰。
此子学者之司南也。
又从左溪玄朗师。
研究止观禅门。
昉五夏而遽能开演證入。
天宝中
邑人郭密。
首众请处法乐寺之西坊。
栋宇为之完壮。
俄游京师
安国寺
公卿日填拥。
禄山反。
乃东还。
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滞留数月。
给事中窦绍
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坚高。
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一时之盛名也。
与之詶抗。
而折其角。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世外摩尼。
中师子。
旋乡里。
仍居法华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
兵曹吕渭诸暨丘丹
校书郎陈允初
赋诗往来。
以继文许之游。
卢士式为之序引。
以传永远。
乃登坛以度释子。
建寺以憩行旅。
则其功德之被物弘矣。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
造论数篇见斥。
而或者信之。
观察使陈少游
请决焉。
于是小施韬略。
尽献俘囚。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贞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以疾卒于大历寺之法堂焉。
寺即檀越骑都尉陈绍钦者所建也。
后以乡贵徐浩白。
廉使皇甫温
奏此额。
获葬其地。
岂非命欤。
寿七十九。
腊五十。
有文集十卷。
皇甫曾序。
而铭则校书郎陆淮。
碑则户部员外郎丘上卿
皆雄笔也。
释神邕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即度江祖十五代孙也。
因官居于暨阳
生于是邑。
母宣氏始娠之际。
率多徵异。
襁褓中闻唱经声。
必有凝神侧听之貌。
丱角聪䎸过人。
年十二辞亲学道。
请业于法华寺俊师。
每览孔释二典。
一读能诵。
同辈者罕不欣慕。
开元二十六年敕度。
诸暨香严寺名藉。
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
识其志气。
谓人曰。
此子数年后。
卒为学者之司南矣。
尔其勉之。
新出辅篇律记。
抉其膏腴穷彼衢术。
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轨焉。
性非局促。
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
秘犍载启观性知空。
爰至五夏果精敷演。
吴会问学者从之。
天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
恢拓佛舍层阁摩霄。
半澄江影廊宇完备。
后乃游问长安安国寺
公卿藉其风宇。
迫慕者结辙而至。
方欲大阐禅律。
倏遇禄山兵乱。
东归江湖经历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弥高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有唐之外臣也。
刚气而赡学与之詶抗。
子春折角满座惊服。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
时人以为能言矣。
旋居故乡法华寺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丘丹校书陈允。
初赋诗往复。
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
为邑中故事。
修念之外。
时缀文句有集十卷。
皇甫曾为序。
自至德迄大历中
频受请登坛度戒。
阳洎乎金华
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
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
愿布法桥接憩行旅。
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
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
率群信搆净刹。
一纪方乃集事焉。
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
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
奏赐额曰大历焉。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
昏蒙者惑之。
道观察使陈少游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
乃袭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
爰据城堑以正制狂。
旗鼓才临吴筠覆辙。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东方佛法再兴。
实邕之力欤。
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
并附于新论矣。
廞颐丰角风韵拔。
前后廉问。
皆延置别榻请为僧统
以加崇揖之礼。
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日遇疾。
遗教门人。
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
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
遵僧制也。
报龄七十九。
法岁五十。
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
秘书省校书郎陆淮为其铭。
上首弟子智昂灵澈明慧照等。
露锋颖。
禅律互传。
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志通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岐州人俗姓张,世家子。
早年留意经品。
后唐时,游洛阳,从嚩日啰三藏习瑜珈教法。
后晋高祖天福间,随使至浙中。
吴越钱元瓘礼敬之,住真身塔寺。
后请往天台山,挂锡于智者道场,修净土业。
终于越州法华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扶风张氏子。
家世显贵。
童稚即离俗。
唐季扰攘。
乃东游洛下
传瑜珈教法于缚日啰三藏。
天福四年
朝廷遣使吴越
获附舟。
以揽天台罗浮之胜。
而卜所归趣焉。
然三藏亦以梵夹。
托其流通。
文穆王元瓘
方居帅府
命具威仪乐部。
迎以登岸。
馆于真身塔寺。
供施丰腆。
未几。
赤城华顶
阁锡于智者道场。
益脩净土业。
山中旧有招手石。
相传为定光招手。
接智者处。
峻耸崭立。
薄天半。
再从其上投下。
以祈生安养
或救之苏。
复去隐于越之法华山
逮将寂。
忽白气盈衍。
房地如傅粉者。
遂坐逝。
阇维睹五色云。
盘结火聚上。
且咸闻异香云。
释志通
俗姓张氏
右扶风著姓家之子也。
早知遣世克务净门。
选礼名师登于上品。
诸方讲肆遍略留心。
后唐之季兵革相寻。
自此驾已东巡薄游洛下
遇嚩日啰三藏行瑜伽教法。
礼事之。
乃欲陟天台罗浮
遂辞三藏曰。
吾此求翻译。
属中原多事。
子议南征奈何路梗何。
曰。
泛天堑其如我何。
三藏曰。
苟去吴会间。
可付之梵夹。
或缘会传译。
曰。
已闻命矣。
天福四年己亥岁王锡命吴越
遂附海舰达浙中。
文穆王钱氏奉朝廷之故。
具威仪乐部迎入府庭供养。
于真身塔寺安置。
施赉丰腆。
请往天台山
由是登赤城华顶
既而于智者道场挂锡。
因览西方净土灵瑞传。
变行回心愿生彼土。
生常不背西坐。
山中有招手石者。
智顗梦其石上有僧临海上举手相招召之状。
天台见其僧名定光耳轮耸上过顶。
亦不测之神僧也。
乃相见乃问曰。
还记得相招致否。
曰。
唯此石峻峙顾下无地。
登此投身愿速生净土。
奋躯而堕一大树中。
枝软干柔若有人扶接焉。
殊无少损。
乃再叩榼投之。
落于岩下蒙茸草上。
微有少伤。
迟久苏矣。
众僧谓为豺虎所啖。
及见其犹殗殜然。
舁就本道场。
初通去不白众。
遂分人各路寻觅。
螺溪民村有巫者。
言事多验或就问焉。
神曰。
伊僧在西南方。
现有金铠神扶卫不死。
我到彼。
神气尽矣。
固难近也。
皆符协神言。
后往越州法华山。
默修净业。
将欲化去。
所止房地生白色物如傅粉焉。
未几坐禅床而终。
迁座阇维有五色烟覆于顶上。
法华川中咸闻异香焉。
系曰。
昔薄拘罗有五不死。
通公二不死。
法充投千仞香炉峰而不亡。
且同矣。
得非天龙负翼不损一毛乎。
而能延彼连持色心未断者。
何俾其增修净土业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